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心中的結如何打開談自殺防治策略

 

        心中的結如何打開談自殺防治策略

                           遠東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實習心理師郭惠慈

 

生命之歌

 



生命是漫長的路,又如短暫的光



生命是柔軟的棉,又如堅強的鋼



漫長和短暫柔軟和堅強,人間有情有愛生命永不孤單




生命是平靜的水,又如洶湧的浪



生命是春夏的溫,又如秋冬的涼



平靜和洶湧春夏和秋冬,人間有情有愛生命永不孤單


 



用我的真情換你熱心,心中的燈火無盡傳遞



用我的真愛換你春風,青春的光彩無盡流動



文轉載自:─慈濟



生命是一切希望的源頭,每個人都應擁有最炙熱的靈魂,尤其是大學生活應是揮灑生命的最佳時機,雖然台灣目前自殺死亡比率有比往年下降,為居主要死因的第12位,但校園自殺防治策略仍然是逐年的重要目標之一。



學者卡謬曾經說過:「古今中外,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自殺。」一個人會走上絕路,往往不是單一事件,而是人生各個階段埋下的因子。所以要全面預防自殺行為,應將時間軸線往前拉,不能等到事態嚴重才處理。



青少年自殺者特質

(一)自殺者的認知及情緒狀態


 在校園中有時候後會因為同儕的互動而產生困擾或是課業壓力…等因素,產生自殺的想法,自殺的想法可能較為固執、極端及缺乏彈性,因此想法上也較少有改變、調整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往往自殺者的認知模式較傾向於二元化,對自己及他人的看法或評論不是好就是壞的認知。透過研究發現,自殺者的情緒常處在矛盾之中,且通常是憂鬱、無助、挫敗、恐慌、焦慮、罪惡感及衝動的。


(二)自殺者感受到自己是弱勢族群


自殺者常常感受到自己在學校中是處於弱勢族群,容易感到生活無力、無助、被壓迫,這些現象都有礙大學生對於學校中的適應力及身心感受。


(三)自殺者容易因家庭功能失調而感受不到到存在的價值

(1)無法接受家庭離異,無法面對家變後的事實,以自殘來因應。

(2)家庭結構改變,雙生涯家庭,父母與子女相處時間減少,家庭已不像以往

具保護的功能。

(3)不良家庭關係,家庭問題多,時常改受到內心的痛苦煎熬,因無法以

自己的力量解決家庭問題,而覺得自己無用,故轉而以自傷及自殺來解脫。

(4)容易有不良的親子溝通:父母疏於管教,未發覺青少年的異常現象;父母過於嚴厲,致使青少年無法對其傾訴,最後而選擇自殺。

(5)物質濫用:藥物濫用與酗酒常與自殺及自殺的企圖關聯密切。約有70%的自殺者是藥物及酒精的經常使用者。學者提出每一個藥物濫用的青少年均應被列為自殺的高危險群。

(6)精神心理障礙:憂鬱、沮喪在各種因素中,憂鬱症是最受矚目的。專家指出,通常憂鬱症患者中,約有1/3 的人有自殺意念,10%的人有自殺企圖。


該麼遠離自殺

(1)增進對自我了解:

(一)自殺者的認知及情緒狀態

  在校園中有時候後會因為同儕的互動而產生困擾或是課業壓力…等因素,產生自殺的想法,自殺的想法可能較為固執、極端及缺乏彈性,因此想法上也較少有改變、調整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往往自殺者的認知模式較傾向於二元化,對自己及他人的看法或評論不是好就是壞的認知。透過研究發現,自殺者的情緒常處在矛盾之中,且通常是憂鬱、無助、挫敗、恐慌、焦慮、罪惡感及衝動的。


(二)自殺者感受到自己是弱勢族群

  自殺者常常感受到自己在學校中是處於弱勢族群,容易感到生活無力、無助、被壓迫,這些現象都有礙大學生對於學校中的適應力及身心感受。


(三)自殺者容易因家庭功能失調而感受不到到存在的價值

(1)無法接受家庭離異,無法面對家變後的事實,以自殘來因應。

(2)家庭結構改變,雙生涯家庭,父母與子女相處時間減少,家庭已不像以往
具保護的功能。

(3)不良家庭關係,家庭問題多,時常改受到內心的痛苦煎熬,因無法以

自己的力量解決家庭問題,而覺得自己無用,故轉而以自傷及自殺來解脫。

(4)容易有不良的親子溝通:父母疏於管教,未發覺青少年的異常現象;父母過於嚴厲,致使青少年無法對其傾訴,最後而選擇自殺。

(5)物質濫用:藥物濫用與酗酒常與自殺及自殺的企圖關聯密切。約有70%的自殺者是藥物及酒精的經常使用者。學者提出每一個藥物濫用的青少年均應被列為自殺的高危險群。

(6)精神心理障礙:憂鬱、沮喪在各種因素中,憂鬱症是最受矚目的。專家指出,通常憂鬱症患者中,約有1/3 的人有自殺意念,10%的人有自殺企圖。


該怎麼遠離自殺
(1)增進對自我了解:

  應嚐試了解自身特質建立正確人生觀,明白自己情緒起伏狀況,學習自我控制,在生活中培養獨立自主的習摜,避免過度依賴,加強挫折容忍力。可以找些事情轉移注意力,或是找朋友傾訴、大哭一場發洩情緒,運動有助於克服憂鬱情緒,也可以用塗鴨、寫字或畫畫來抒發感受,對於自身懷疑的事情直接問清楚。要放慢下自己的生命腳步,增進的自我的了解可進一步找專業人員協助。


(2)增加與社會接觸的機會:

除了開拓自己的人際關係外,社會中有許多協助管道,可以學習多去接觸,廣為吸收各方面資訊,開拓適合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增加自己與社會的連繫,許多事是可以事半功倍、變得更能輕鬆面對的!

你我成為自殺防治守門員-如何察覺自殺前兆

(一)發生前的徵兆

  美國Kalafatvm學者提出「自殺警告信號」量表,分成四方面:情緒感受(Feelings),行動或事件(Action), 改變(Change),預兆(Threat),取其第一個字母FACT。因為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會主動向他人訴說自殺想法,且只有不到10%會向家人或專業單位求助,所以家人,老師都應有此警覺,當青少年有下述徵兆時,我們都必須要注意青少年同儕的狀況,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1.情緒感受產生:

(1)無望感

(2)害怕感

(3)無助感、無價值感

(4)無法抵抗的罪惡、羞恥感、自我怨恨

(5) 持續焦慮與憤怒

(6)常有身體抱怨如頭痛、胃痛、疲倦

2.事件的觸發或行為因素:

(1)藥物及酒精濫用

(2)整理其個人物品,如將喜愛的東西丟棄,清理其個人房間


(3)暴力行為,逃家,反抗行為

(4)經常作惡夢

3.生活中的重大改變:

(1)避開朋友家人及一些日常活動

(2)飲食及睡眠習慣的改變

(3)明顯人格變化

(4)不尋常的忽略個人外觀

(5)持續無聊,注意力不集中,學校工作的退步

(6)對娛樂活動失去興趣

(7)在一陣憂鬱之後突然間快樂起來

4.自殺的預兆:

(1)陳述死亡的事實,如「一個人要流血多久才會死」

(2)口語的暗示,如「我不再是你的問題」,「我不用再忍受這些苦」

(3)事情整頓好,放棄喜歡的東西

(4)收集藥物,暗藏凶器

  要預防自殺是你我共同的責任,平常除了關心週遭的同學,只要花一分鐘時間以接納、傾聽自殺者所要表達的內容,適時給予支持或告知親信的家人或師長,請專業的諮商輔導老師協助,老師將會了解自殺者的自殺動機,並激發其他個人生活的期望、緩和自我毀滅衝動,鼓勵其多增進自我認識,發掘自己其他的長處和優點並多參加正當的課外活動,充實精神生活內容,或是多參與其他活動,並進一步的協助及處理目前遇到的困境,以預防自殺的高風險頻率再次發生。



圖片摘至: http://chocgirl0330.pixnet.net/blog/category/146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