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心靈管理─購物狂的異想世界

                                                                    台南大學全職實習心理師  謝蕙如

「買東西吃東西買東西吃東西,還~~是買東西吃東西買東西吃東西」,來自香港的旅遊宣傳標語,慫恿著旅遊民眾盡情的消費,趁著人們出遊的好心情,更是把握機會運用誇大、誘人的詞句以更添消費潮;的確,「購物」是普羅大眾經常且喜愛做的事情之一,也是許多人休憩、打發閒暇時光的活動之一。但,你可曾想過,一向平凡無奇的購物行為,居然會與你個人的「自我控制」扯上了關係,並且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人們購物,通常來自個人需要,又或是為了他人的需要,例如個人需求以外的家人、朋友、情人、上司等等,然而,如上一段所提及,購物之於「自我控制」,便是本文所要聚焦;當你在購物時,發現你不再只是控制自己買入「所需」,而是不斷地,或是無法克制地買入「所欲」,有時回頭看看自己所購買的物品,甚至會有種失去控制的失落、空虛感,抑或是已有數次經驗將自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情境當中,那麼或許你早已需要好好正視自己在「自我控制」中,金錢與購物管理這一塊,是否已逐漸失去控制;如今希望透過本文,幫助你拿回「自我控制」的主權,擺脫成為金錢與購物奴隸的可能!

你有聽過「病態型購物」嗎?
    跟一般偏好購物的大眾相較之下,如何才稱得上是有病態型購物症的人呢?事實上具有病態性購物症的人,通常是每週或數天就有購物的衝動,雖然這衝動往往只有數分鐘(不多於一小時),但已造成災難。當一個人失了自我控制能力而不斷購物,瘋狂的購買到超過他們所需用之時,這個人可能稱為「病態性購物狂」。原本想要買一件,最後卻變成一大袋,事後可能後悔,也可能從不後悔,甚至有些假性失憶的現象(不去記得購買了那些東西),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所買的東西永遠用不完,且多數用不上,並經常發生價錢標籤始終留在物品上,直到物品被淘汰為止。病態性購物症和一般過度消費不同,一般人多半因很想要某樣商品而去購物,但病態性購物者有一種徵兆,他們的目的不是商品,因此購買了東西後並不使用,而且一旦購買,就對購買的物品失去興趣,讓他們上了癮的,其實是「買」這個行為(中國日報,2010;引自張學善,2007)
    欲望停不下來,東西堆積如山;發現失控,卻無力挽回,感到不對勁,又好像束手無策,面對購物到失控的狀態,可能從沒想過原來這也是問題,因而也使人更覺無助,不知該用何種心態面對,又或是該從何改善之;而今要幫助你對這樣的問題有更多的了解,找出問題的癥結,從了解之路開始讓改變發生,一步步找回你原本就擁有的控制權。
為什麼「病態型購物」會發生?
   病態性購物其發生的可能原因,可分成以下四種(張學善,2007)
1.短暫壓力引起暫時性瘋狂購物行為,如失戀、考試壓力、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的挫敗,
  以消費暫時忘卻壓力。
2.有憂鬱、失眠、焦慮、緊張等感受,對人生感到失落、食慾不佳,經常有負向想法,
  藉購物以減輕內心的痛苦、彌補心靈的空虛與焦慮。
3.具有較為焦躁的性格特質,情緒亢奮時,可能引起購買的衝動,導致東西越買越多,
  而毫無自覺。
4.強迫購物症:是介於強迫症與衝突控制疾患的疾病,容易陷入難以控制個人感受行為
  的處境,因此採取失控的購買以緩解焦慮。
    從上述內容,不難看出失去控制的購物通常和個人情緒及壓力有關,當一些人在焦慮或抑鬱的心情下,較容易出現瘋狂購物行為,以發洩情緒,或藉由購物所帶來的滿足感去抵消緊張或不安。的確心理衛生專家認為,這些狂買、買了之後就失去興趣、不想使用的狀況,多半與內在壓抑的情緒有關(紀秉瑩,2004)。因此從以上描述也可發現原來壓力、情緒、性格等都可能成為問題產生的潛在因素,引起失控的購物行為,並且通常當面對挫折、低落、焦躁等情境下更是容易引發狀況,由此也可幫助我們再度回到了如何做好自我照顧的議題,更進一步的覺察檢視自己目前的生活各層面,在找到需要被幫助的部分後,能更有效的幫助自己。
我是不是購物狂?
    根據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提供,以下的問題,若答對了四條或以上,就可能患上了「病態性購物」,提供做為簡單的個人評估及檢視:
l  當我感覺不快樂時,我會去購物。
l  我會用超過我實際擁有的錢去購買實在不需用的東西。
l  當我購物時我會有些快感,但事後都很快後悔。
l  我滿屋子都是我從不穿著的衣服,及我從不使用的雜物。
l  當我逛商店時,我感覺渾身不安,不能自控。
l  我欺騙我的親友有關我花費購物的金額。
l  縱使我對債務感到徬徨,但仍不能停止購物。
l  我因我的購物習慣而情緒波動及困擾。
l  有時在一次大肆購物後,我覺得精神混亂及抑鬱。
l  我購物的行為已導致與人相處出了亂子。
    藉由以上資訊,我們可以初步的檢視自己不論是在個人或是在購物上的狀態,幫助充分的覺察自己,及早發現問題,免去因為病態型購物而為自己或為家人帶來心理、生活與經濟上的傷害。
面對「病態型購物」,我該怎麼辦?
  「預防勝於治療」是絕對正確的,故此以下提供幾點建議,可以幫助降低病態型購物的產生,做預防之用:
l  購買東西時一定付現,不刷卡
l  逛街前先寫好(必需物品)採買單,照單購買,不作他想。
l  不看購物頻道、不點閱購物網站。
l  剪掉所有信用卡或現金卡。
l  產生強烈的購買慾時,儘速離開現場,作一些有興趣的事,或者散步運動,轉移注意力。
l  若覺得實在無法自我掌控,可尋求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協助。
     然而,購物欲望總是來的又快又急,因此,上述的方法適用在預防之上,都是屬於有規畫有安排的形式;因此倘若當購物欲望來的措手不及時,有建議在衝動購物的一刻,可試試以下方法:
l  想其他事情,特別是心愛的人、或是倚靠信仰。
l  打電話徵求好朋友的意見。
l  拖延時間最少一小時,出外走走或吃些點心後才決定。
l  若很難推卻售貨員的游說,最低限度要求他暫替你保存一天或一個下午,然後才付款取貨。
l  每次衝動時,將所想買的東西寫在一本簿子上,計算它的優缺點,及至目前為止你已花掉了多少金錢?及尚有多少餘款應付整個月的開支?
l  對貨品要求十全十美,若有些微瑕疵,絕對不要,放在窗櫥及展覽品也不接受。
l  若對物品的價錢或用途有任何猜疑,就放棄購買。
    上述方法,多從生活瑣事切入,降低大家在執行上的難度,也幫助你發現,拿回自我控制權其實不難,從小事中失去控制力,那麼便嘗試從小事中找回控制力,當你做下改變的決定後,便象徵著你拿回控制權的第一步。
結語
    原來稀鬆平常的逛街購物小事,一旦遇上心理狀態不穩定的時刻,也有可能影響個人的自我控制,進而對生活帶來困擾,但需要澄清的是,「病態型購物」並不屬於特定精神疾病,多半源自於壓力或是情緒困擾,當購物的短暫快感消失後,便又陷入原始,或是另一個購物循環模式之中,也許我們可以把它解釋成只是一個不適當的舒壓方式。因此有以上狀況的人也無須緊張,你能做的是,當你發現你的購物行為有些異常時,可能代表著在你生活中是否有過多的壓力,或是未解決的問題正困擾著你但你尚未覺察,而這也提醒著我們自我覺察的重要性,一旦開始能對個人狀態有所敏銳後,你有機會即時透過各種方法幫助自己找回自我控制,如此一來,再也不是透過一再購物的快感來得到快樂與滿足,而是當拿回控制權後,便能轉而透過運動、和朋友聚會聊天等其他健康且適當的方式,獲得身心的滿足,重回那自我掌握的人生。
   


    參考文獻
中國日報(2010/1/24)。病態型購物症多出現於女性。取自: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int/chinesedaily/20100124/08031140137.html
張學善(2007/12/3)。認識強迫購物症。逢甲大學諮輔心聞報。56
紀秉瑩(2004/7/26)。購物狂多與情緒壓抑有關!北市府衛生局將設立輔導團體。取自:http://www.24drs.com/daily/article.asp?x_no=2376
黃天如(2007/11/3)。性強迫又愛血拼 新興精神病。取自:
http://www.newchinacity.com/bbs/archiver/?tid-20435.html

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http://happyclass.50megs.com/93.12.1/sic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