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你有拖延的症頭嗎?

你有拖延的症頭嗎?
   
鄭浩仁 臨床心理師/寬欣心理治療所所長

想著明天要交的報告,手指卻無法停止滑動手機,聲聲「po-ka 」伴隨著焦急的心情,直到交報告的前半小時,終於能讓自己坐在書桌前,卻怎麼也來不及做出一份好報告了,只能趕快call out請好同學幫忙。
    知道明天要期末考,打開書,卻忍不住也開了電腦,瀏覽幾遍臉書,再看了幾個連結影片,幾個小時就不見了,好不容易關上電腦,卻已經感到十分疲累,再花半小時掙扎著要不要睡醒再來看書,然後一不小心就睡著了,書本仍停留在一開始翻開的那一頁。
   
     上述,都是拖延的症頭steel2004年的調查研究顯示70%的大學生曾經以拖延因應課業任務,而且年級越高,拖延的情況越嚴重如果上述描述讓你心有戚戚焉,不妨以下面的量表檢查一下自己拖延症頭的嚴重度。

    請以你平日的的狀況,回答你在以下九個問題中拖延或不拖延的程度。
題目
我不會這樣或極少這樣
我很少這樣
我有時候會這樣
我常常這樣
我就是這樣或幾乎都是這樣
1. 我讓工作延遲到超過合理的範圍。





2. 無論什麼事,我認為需要去做的時候就會去做。





3. 我常常後悔自己沒有早點著手工作。





4. 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我有所延遲,雖然我知道自己不該這樣。





5. 該做的事我會先去做,然後才會去處理比較不重要的事。





6. 我把事情一延再延,乃至於損及健康或效率,其實這完全沒必要。





7. 總是到最後,我才知道自己原本可以把時間用在更好的地方。





8. 我會妥善地運用時間。





9. 該做一件事時,我反而去做另一件。






量表出處: Dr. Piers Steel (2011) 不拖延的人生 The Procrastination Equation:How to Stop Putting Things Off and Start Getting Stuff Done

計分方法
分數1代表「我不會這樣或極少這樣」
分數2代表「我很少這樣」
分數3代表「我有時候會這樣」
分數4代表「我常常這樣」
分數5代表「我就是這樣或極常這樣」
(請注意:第2, 5, 8題的計分方式與其他題相反,例如:「我不會這樣或極少這樣」分數為5;「我就是這樣或極常這樣」分數為1。)
將以上九題的分數加總起來,即為拖延量表的總分。

結果分析
分數 和他人相比
1919以下 你屬於最不拖延的10%,你的座右銘是「先處理最重要的事
20-23 你屬於最不拖延的10%至25%,拖延不是你常做的事
24-31 你屬於中間的50%,是普通程度的拖延者
32-36 你屬於頂端的10%至25%,拖延可能已經對你造成了困擾
3737以上 你屬於頂端的10%,「明天再說」是你的口頭禪,拖延是你的大麻煩
*******************************************************************
    
    如果你屬於拖延一族,也先不要沮喪,因為不是所有的拖延者都會有不好的工作表現,過去研究發現如果你是「主動拖延者」,只是喜歡在壓力狀態下工作,讓最後一刻的近緊迫感激發你的最佳表現,總是迎刃有餘的在時限內完成工作,且工作表現良好,那麼拖延對你來說,只是一種工作習慣,不一定會造成困擾。但是,如果相反的,如果你常常拖延至無法準時完成任務,工作表現不如預期,導致自我懷疑、心情沮喪那麼你的拖延就屬於需要改變的「被動拖延者

造成拖延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自我設限」跟「完美迷思」。「自我設限」指的是一旦努力了,如果成果不如預期,會更加損害自信,但是如果是因為拖延而導致表現不佳,就可以怪罪於壞習慣而非能力不好,也就是為了害怕發現自己不夠優秀,而寧可停留在來不及努力的狀態。而有「完美迷思」的人往往一直在等待完美的念頭或點子出現,認為不夠完美的東西不值得動手做,等待完美的心情與狀態,認定等狀態對了讀書效率才會好,但是完美的那一刻常常都不會出現。
  
    知道了成因,解藥當然也要對症下藥才行,成長心態」處方適用於破除自我設限,了解人的能力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一個會改變的數值,努力的過程往往比結果更重要,用跟自己比較取代與他人比較,用累加的觀念來看自己的能力進步,今天即使只得到70分,知道哪裡做不好,下次改進到80 分,繼續修正,下下次就有可能達成90分。先做再修」處方適合用來對付完美迷思,認清沒有任何一個工作的開頭是完美的,開始動手,才有完成的機會,我們的任務是把他修到完美,而非執著於完美的起點。
  拖延不是病,但長期下來造成的困擾可能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在拖延拖垮你的表現之前,好好的面對它,即時利用年輕大腦的無限彈性戰勝拖延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