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人們的集體療癒:
關於憤怒的飛鏢射向何方
傅弘毅 諮商心理師/寬欣心理治療所
最近一齣台灣戲劇«燦爛時光»,在呈現當時日本戰敗,國民政府來台,政權過度之間,台灣人民的尷尬處境。其中有一幕我印象很深,一群年輕人過去被日本人欺壓的很慘,因此在日本戰敗要全面撤離時,許多年輕人憤起要去對付日本人,當時有許多有志人士出面,讓狀況稍稍穩定下來。
後來,國民政府在台灣,不注重民生發展,使得許多公共建設停擺、失業率攀伸、差別待遇等。希望破滅的結果,欺壓的情形不斷循環,使得台灣人再也吞不下這口氣,進而開始針對外省族群,這群人看到外省人就會去挑釁、攻擊。那天在廟口,一樣的情形發生,這時有一名青年出面阻止他們,當然她阻止不了狀況,但她不斷的重複,要打去找政府、要打去找政府,之後,她組織了青年軍,將她的憤怒對向她憤怒的源頭。
燦爛時光(圖引用自網路)
最近社會上有許多震盪,其實都源自於憤怒。
像是三姐妹布丁事件,反應了我們社會對於「過太好的人」的憤怒,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因為我們都過的「太不好了」,22K、工作難求又不穩定、貧富差距拉大,都讓我們疑惑,到底怎麼了?也因此,看到有人好像過的不錯,自然會憤怒;加上,一開始他們是被愛心拉到最高的關注層次,自然就讓每個人都覺得被傷害了:我以為我們是同一國的,沒想到妳也只是再騙我。
關於三姊妹的事,目前已經到了一種極端化的狀況了,護航、追殺、中立,各種輿論基調都已慢慢確立,其實在言論自由社會這是一個幾乎是必然的結果,也因此我這邊也提供一個不同觀點(源自於幾名不願具名的朋友):我們是不是對於「過的不好」的人有一個既定印象,他們不該怎麼樣,然後該怎麼樣。我們給了他們許多資源,然後再批評他們過的奢侈;你知道,我們政府官員很喜歡包場給那些需要扶助的孩子看電影、去101甚至想要帶去迪士尼?卻抨擊他們可能是努力存錢才準備好的昂貴行程(當然這非當事人都很難知悉全貌的)。
當然,他們用了同情心行銷(註一),這確實是可接受公評的事情;當然,他們還使用味全,我懂,我懂。但在奢侈的部分,這年紀不就是這樣嗎?哪個人不想被認同,而身處這樣的次文化裡,不是那麼容易不在文化裡追求認同的。記得前陣子常常有那種訕笑國中生的臉書社團,他們在分享自己的照片或是自己的奢侈品。但其實可以反問一句,這樣的行為跟各種珠寶鑑賞節目,在知名談話節目中去談論自己的出國戰利品有何不同呢?所以你所想對抗的,是這樣物質崇拜的社會風氣?還是,什麼身分該有甚麼樣子的價值模範呢?
想讓自己過的看起來好一點應該不是罪吧…
但是我懂,不管如何我們依然憤怒,其實社會上有許多事情都是這樣,對於鄭捷,對於官員,對於各種「過的不錯的人」,我們「過的不好」的這些憤怒到底該往那裡去呢?
這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即使我時常在處理來談者的憤怒,我仍然每次都覺得這是個很難處理的問題。我有很多處理情緒的方法可以提供建議,替代情緒、轉換視角、正念靜心...但我想,這些並不是重點。
魯蛇(圖引用自眉角雜誌)
不瞞各位說,當看到所謂的爆料文我也一樣的生氣,雖然其實自始自終我也沒什麼關心甚至沒買過他們的布丁,但這就是所謂的「魯蛇的義氣」(註)吧!我跟大家一樣生氣,因為我也是「過不好的人」!只是,當我思考幾天後,我感到困惑的是,我到底該對誰生氣?說真的,吃個餐廳、買支Iphone(或智慧型手機)幾乎是現代人必備的東西了,這不是沒有錢可以先不要有的東西,而是在社會生存暫且必備的物品啊!想到過去網路上戲謔的一張圖:
現代人的需求理論(圖引用自網路)
不過這邊到可以聊聊為何會產生「魯蛇的義氣」。在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中,Yalom在其豐富的經驗中淬煉出十一項團體會發生療效的因子,其中,普同感是重要的要素之一。普同感是指能夠感覺到其他人有跟你一樣的經驗時,會得到很大的心理安慰。由於人類是群聚的生物,當能夠知道有人跟自己一樣時,就能得到歸屬感。因此,當我們一起面對某種東西生氣時,除了宣洩情緒的作用外,也在這過程中得到普同感,因為知道有人跟自己一樣而安心。人啊,是很矛盾的生物,一方面想要獨特、一方面有需要共鳴。所以,我們可以理解、也能安心,魯蛇的義氣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需求。也因此,當這個歸屬感被破壞時,我們理當會這麼生氣,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我的建議是,想想自己為何生氣、生氣該對誰發?以及該怎麼生氣。
看到人家過得很好而生氣,問題在哪裡呢?在於為何我們過的那麼不好!所以首先,矛頭對準。陳政亮老師認為,我們從小在學校體制中,就是一個以成績做為排擠標準的制度,也因此,功課好做什麼似乎都沒甚關係,功課不好,那就只好團結自強了。這樣的競爭讓我們受傷,痛苦的我們已經承受了好多年頭了,夠了吧!我可以展現憤怒了吧!所以,看到自己的認同有被欺騙的感覺、看到別人過的比自己好,自然會有這些憤怒啊!不過我們必須知道,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讓我們過的那麼不好的___的錯。
我會認為是勞動環境太差,有能力去干預這種狀況的人事物做的不夠。但卻又不小心(或放縱)的讓某些人無止境的過的好。這樣的___才是我們應該要去對抗的。___該填上的,有人覺得是政府、有人覺得是社會文化、也有人覺得是自己的內心,那你覺得是什麼呢?想一想,或許就能更清楚的知道我們該對抗什麼?接下來,我就知道我的憤怒該發向何處。
搞清楚憤怒該往哪裡去後,再來就是這麼做。在言論自由社會中,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嘴砲,我們可以大力的批評、提出不同意見;在民主社會中,言論自由是允許我們針對任何事物提出批評,你也會接受各種批評。但無論如何請記得一件事情,言語能救人也能殺人。
如果希望讓事情更好,我們可以試著在批評之外,建立有效的溝通討論方式。關於這個,我推薦朱家安與台灣吧合作的哲學哲學雞蛋糕影片,總共有六集,如果有興趣可以前往這個連結。
註一:意旨搭配某種引起他人同情心的故事或媒介,藉此去促進他人的購買慾望的銷售行為。
註二:陳政亮老師在《「魯蛇的義氣」妒恨「溫拿的傲慢」:台灣教育排名競賽養成的學生偏狹人格》一文中。試圖去爬梳出我們這些魯蛇的憤怒源頭,他認為這是一種魯蛇的義氣:"它表明了「不論處於何種狀況,彼此相互幫忙」的同儕倫理,這是對競爭狀態的直接拒絕,或者是一種心理上的防衛機制,透過「相挺」而來抵抗個人之間的殘酷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