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求職啟航第一站–目標鎖定

求職啟航第一站–目標鎖定

陳羿蓉/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所研究生

面臨畢業季的來臨,內心有許多焦慮不安、茫然,就如同迷航在無垠大海中的一艘小船,隨著波浪載浮載沉,不知道要行駛至哪一個方向,渴望能望見燈塔指引方向。能指引我們的燈塔在哪呢?除了身旁的朋友、學校的學長姐、信任的師長及家人外,還有大家熟知的–網路,也能協助我們從龐雜的求職資訊中鎖定與自己能力、生涯規劃及興趣吻合的目標,使我們在履歷及面試準備上更有效率、聚焦!求職是一段起起伏伏歷程,猶如我們玩遊戲時會卡關,挫折,甚至自我懷疑究竟有沒有能力,而破關需要不斷地練功、升等,我們在求職過程也會不斷地修改履歷、練習面試技巧,會越來越上手、更有自信地拿到工作機會。

首先,求職成功用一個金字塔來比喻,由下而上是確認方向、尋找機會、包裝自我、面試技巧到工作態度,是需要不斷累積的、調整的。而我們啟航的第一步便是確認方向,鎖定想應徵的工作類型或產業,而這些資料我們可以從人力銀行、徵才博覽會、學長姐、師長獲得許多豐富的訊息。而如何從眾多資訊中分析及整理,那些適合自己的方向、那些不是,除了多和已經在該領域工作的前輩交流、請教之外,運用SWOT分析表自我分析,並和信得過而且你覺得了解你的人,聽聽看他們對你的自我分析的意見,有助於你更了解自己外,也協助你更聚焦於哪些職缺是比較有機會。

                             SWOT自我分析表
Strengths(優勢)
Weaknesses (劣勢)
l  你的優勢、你比人家強的地方是甚麼?
l  具體舉例說明你的優勢
l  這樣的優勢可以成為你工作上的強項嗎?
l  你該從事甚麼樣的工作來發揮你的優勢?
l  在這份要應徵的工作,你的弱點是甚麼?缺乏那些能力或條件?
l  這樣的劣勢會如何影響未來從事份工作呢?
l  這樣的不足是短期內可改善?或者需要時間培養的能力?
Opportunities (機會)
Threats (威脅)
l  在你身旁,例如在學校、同儕、師長有那些求職的資源及機會是你可以利用的?
l  如何把握這些機會並善用它們?
l  如何創造新的機會?
l  想應徵工作,有哪些可能阻礙的因素?例如距離遠近、租屋生活成本高、家人支持與否等
l  這些不利因素那些是可解決的?那些是暫時無解呢?
l  該如何降低這些威脅?

通常鎖定求職方向時,會從職業興趣人格特質具備的職業能力這三面向出發,職業興趣是指對你哪一些工作內容是比較有興趣,可以透過UCAN就業職能平台青年圓夢網、諮商輔導中心的申請心理測驗加以了解;人格特質則可以註冊人力銀行,運用他們的人格測驗進行了解,當然諮商輔導中心也提供一對一的施測、測驗結果解說,如果你比較需要他人給指引的話,建議到諮商輔導中心找老師面對面,會比單純網路作測驗看報告,獲得更多幫助喔!職業能力則牽涉在某個職業上所需要專業能力和基礎職場所需的能力,如果可以和該職業工作的前輩交流,是最直接判斷自己能力是否足夠的管道。如果有機會的話,每年三月到六月這段時間,通常各大專院校會舉辦求職相關的演講、說明會等等,也可以到其他學校聽演講時,把握機會向講者請教。青年就業讚網站也提供豐富又多元的職訓課程,由政府補助部分課程費用,適合目前想加強某些技能、轉換跑道的青年。
   
當你藉由上述的方法判斷及確認自己適合那些職缺的同時,你可以SWOT自我分析表,快速統整在應徵某職缺時,你的優勢及機會在哪裡,這和你之後撰寫履歷息息相關,我們將會在下一篇文章說明如何撰寫履歷及自傳。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突破生涯困境

突破生涯困境
林世欣 實習諮商心理師

下課後,同學約著要去聚餐,小黃露出羨慕的神色,但還是只能趕快收拾東西,匆匆趕往打工的餐廳,免得上班遲到。這種不斷趕場的壓力,就是小黃平日的生活寫照,每天上學、打工、回家還得幫忙家務,日子團團轉個不停。
高二時,身為一家之主的爸爸病倒了,家中頓時失去經濟依靠,小黃是家中長子,總覺得應該肩負起責任,於是,休學的念頭不斷在腦中升起。但小黃平日成績不錯,高職老師基於愛才不斷勸留,加上家人討論後,覺得放棄讀到一半的學業實在可惜,也幸好有親戚的金錢資助,因此就能順利讀到畢業。
高職畢業時,小黃也考慮過直接就業以分擔家計,但身邊許多人都說現在大學畢業是在社會生存的基本門檻,媽媽也希望小黃以長久規劃為考量,擔心他往後因學歷低而職場競爭力弱,反而更讓家庭沒有翻身的機會。
但為了支付大學學費及支援家庭開銷,小黃拼命打工,每天像陀螺一樣團團轉,日子總在疲憊中度過。再加上小黃一直覺得,這是自己家裡的問題,也不太跟別人談,大學生活和他人更形缺少連結。有時小黃也會問自己,這樣上大學的意義是甚麼?

像小黃這樣因為支持系統較少而產生的生涯困境,實在是非常辛苦的狀況,但其實他也可以選擇多方尋求資源,以增加自己的支持系統,來面對目前的困難:
1. 找尋資源協助
小黃一直獨自面對自己的困境,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或許可以嘗試著在學校找能信任的對象來協助自己。在經濟方面,為了資助弱勢青年就學,其實有各式各樣的補助與獎學金,也有入學貸款可以申請,小黃長期以來一直只靠自己及親戚支援而形成壓力,如果能找學校及老師詢問,也許能得到適當的經濟援助
除了經濟方面,小黃讓導師了解自己的狀態,也能請老師陪同檢視目前的學校課業學習,或許能給小黃一些額外的學習指導與支持,讓他能降低課業上的壓力,並能將時間做更妥善運用。也或者學校有可能提供一些校內打工的機會,以減少他來回奔波的辛苦。總之,在緊繃的生活中,如果能尋求適當的支援,都能讓小黃獲得稍微喘息的空間。
2. 將生涯規劃拉長
當該做與想做的事太多,我們就必須釐清,生涯規劃是長期的事,並不一定要在眼前就將所有的事一口氣做完,列出待辦事項清單,分清楚輕重緩急,並按照順序完成,才能舒緩短期而急性的壓力。或是調整自己的心態,知道目前的辛苦努力是為了未來長期發展,都能提高努力的動力,以持續在生涯進路上順利前進。
3. 尋求心理的支持
小黃面對的情境壓力值是很高的,除了實際在生活上尋求調整,有時維持心理的動力也是很重要的。心理諮商也許無法在現實上幫上忙,卻能成為心靈上的避風港,小黃如果覺得家中的事是個人隱私,不願意讓太多人知道自己的情形,保密條件下的諮商就能提供小黃抒發心理壓力的空間,讓他在抒發情緒之後能提高能量,也才能更面對目前的生涯困境。

缺乏支持系統的生涯困境,有時需要靠尋求資源以增強支持系統,有時則要靠當事人自己的堅持與努力突破困難。無論是朝向哪一種方向,都必須儲備足夠的能量以面對困境,若是能衝破難關,其實當事人也是在過程中累積問題解決的策略與能力,以長期發展而言,朝向正向的角度思考,這些能力必然都能成為生涯的助力,並成為一輩子的資源,協助當事人面對生涯的每一個階段。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關於人生,很重要的小事。之三:出去玩

關於人生,很重要的小事。之三:出去玩

張祐瑄 實習諮商心理師/寬欣心理治療所

記得嗎,人生最重要的事,其實只有五件。
說我愛你學習一個人出去玩做自己好好活下去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William Glasser說的。

為什麼是這五件事?
這是Glasser從臨床實務工作上發現的,每件事都代表一種信念
實現它,就可以過著更幸福快樂的人生呢!

這次,我們要繼續來介紹一件事,這件事很happy

就是出去玩。
(藍晒圖文創園區/張祐瑄攝)

出去玩,乍聽之下好像有點廢。
不能讓成績變好,又不像打工可以賺錢,
甚至可能被爸媽或老師說一天到晚都在玩,
真的以為大學是由你玩四年。

Well,這個部分我們先壓著,待會再來說。

從現況來說,學生一週上課五天,
大學生的課表可能更彈性,
不過,星期六和星期日這兩天通常不需要上課。

另外,政府從105年開始全面實施「週休二日」制度。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全職勞工,領薪水的那種,
每週正常工時是40小時,上班五天。
所以,你會有兩天不用上班。

發現了嗎?不管是學生還是工作者,
一個星期至少會有兩天,讓你稍微休息喘口氣。
因為人生本來就不是只有上班上課

想想,一週7168個小時都在上班上課,
是一個多恐怖的狀況啊!
你根本也不記得上了哪些課,做了哪些工作,
腦子都變成一團漿糊了,
人生,還有更多更多需要做的事。

其中一件事情,就是出去玩。
去哪玩都好,國內國外也沒差,
你家附近、台北、花蓮、綠島、峇里島、濟州島都可以,
跟同學、朋友、另一半、家人、同事不限制。
重要的是,你有好好玩,認真玩

玩,不只是拍照、打卡、上傳FB/ twitter
然後等按讚和留言的SOP流程。

玩,是為了讓自己轉換時間和空間
可以離開一直待著,待到快要悶壞的地方。
因為水在靜止狀態就是一潭死水,
唯有流動才能注入活力,繼續發展生機。

(藍晒圖文創園區/張祐瑄攝)

玩的方式有很多,
開車、騎機車、搭火車、搭巴士、搭飛機、搭船,甚至走路,
每種方式都有獨一無二的風情,
重要的是,你有注意到旅途中的人事物

身處科技時代,出去玩的時候,
我們早已習慣迅速拿出手機和相機,記錄當下的歡樂與感動,
嗯,當然也有可能是好笑、愚蠢的事情。

這些方式有效提醒了我們,
自己去過哪裡、和誰在一起、吃過什麼,有什麼好玩的。
讓旅途不只留下腰酸背痛和發票帳單,
是我們很常使用的旅遊方案。

除了基礎版的旅遊方案,你還可以選擇進階版。

在端上桌的食物冷掉或融化前,
(趕快按下快門)細細品嘗這難得一見的絕美滋味。
看到當地特有的人事物時,
(趕快按下快門)動手google一下查更多資訊。
看到很有個性的店家,
(得到允許後,趕快按下快門)也別忘了和老闆多聊兩句。

這樣一來,你將會有更獨特的玩樂經驗。
看到這張照片時,腦中會浮現一份私人專屬的回憶
讓你忍不住噗哧一笑,
想起當時的美好和熱血。

然後帶著這份回憶,繼續投入原本的日常生活。

當然,太陽依然東昇西落,
日子還是一天一天過,上課、打工照樣進行。
但你會發現自己就像一顆充飽電的電池,
可以更有能量地運轉下去。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受傷人們的集體療癒:關於憤怒的飛鏢射向何方

   受傷人們的集體療癒:
                        關於憤怒的飛鏢射向何方

傅弘毅 諮商心理師/寬欣心理治療所

最近一齣台灣戲劇«燦爛時光»,在呈現當時日本戰敗,國民政府來台,政權過度之間,台灣人民的尷尬處境。其中有一幕我印象很深,一群年輕人過去被日本人欺壓的很慘,因此在日本戰敗要全面撤離時,許多年輕人憤起要去對付日本人,當時有許多有志人士出面,讓狀況稍稍穩定下來。

後來,國民政府在台灣,不注重民生發展,使得許多公共建設停擺、失業率攀伸、差別待遇等。希望破滅的結果,欺壓的情形不斷循環,使得台灣人再也吞不下這口氣,進而開始針對外省族群,這群人看到外省人就會去挑釁、攻擊。那天在廟口,一樣的情形發生,這時有一名青年出面阻止他們,當然她阻止不了狀況,但她不斷的重複,要打去找政府、要打去找政府,之後,她組織了青年軍,將她的憤怒對向她憤怒的源頭。
燦爛時光(圖引用自網路)

最近社會上有許多震盪,其實都源自於憤怒

像是三姐妹布丁事件,反應了我們社會對於「過太好的人」的憤怒,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因為我們都過的「太不好了22K、工作難求又不穩定、貧富差距拉大,都讓我們疑惑,到底怎麼了?也因此,看到有人好像過的不錯,自然會憤怒;加上,一開始他們是被愛心拉到最高的關注層次,自然就讓每個人都覺得被傷害了:我以為我們是同一國的,沒想到妳也只是再騙我。

關於三姊妹的事,目前已經到了一種極端化的狀況了,護航、追殺、中立,各種輿論基調都已慢慢確立,其實在言論自由社會這是一個幾乎是必然的結果,也因此我這邊也提供一個不同觀點(源自於幾名不願具名的朋友):我們是不是對於「過的不好」的人有一個既定印象,他們不該怎麼樣,然後該怎麼樣。我們給了他們許多資源,然後再批評他們過的奢侈;你知道,我們政府官員很喜歡包場給那些需要扶助的孩子看電影、去101甚至想要帶去迪士尼?卻抨擊他們可能是努力存錢才準備好的昂貴行程(當然這非當事人都很難知悉全貌的)。

當然,他們用了同情心行銷(註一),這確實是可接受公評的事情;當然,他們還使用味全,我懂,我懂。但在奢侈的部分,這年紀不就是這樣嗎?哪個人不想被認同,而身處這樣的次文化裡,不是那麼容易不在文化裡追求認同的。記得前陣子常常有那種訕笑國中生的臉書社團,他們在分享自己的照片或是自己的奢侈品。但其實可以反問一句,這樣的行為跟各種珠寶鑑賞節目,在知名談話節目中去談論自己的出國戰利品有何不同呢?所以你所想對抗的,是這樣物質崇拜的社會風氣?還是,什麼身分該有甚麼樣子的價值模範呢? 想讓自己過的看起來好一點應該不是罪吧

但是我懂,不管如何我們依然憤怒,其實社會上有許多事情都是這樣,對於鄭捷,對於官員,對於各種「過的不錯的人」,我們「過的不好」的這些憤怒到底該往那裡去呢?

這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即使我時常在處理來談者的憤怒,我仍然每次都覺得這是個很難處理的問題。我有很多處理情緒的方法可以提供建議,替代情緒、轉換視角、正念靜心...但我想,這些並不是重點。
魯蛇(圖引用自眉角雜誌)

不瞞各位說,當看到所謂的爆料文我也一樣的生氣,雖然其實自始自終我也沒什麼關心甚至沒買過他們的布丁,但這就是所謂的「魯蛇的義氣」(註)吧!我跟大家一樣生氣,因為我也是「過不好的人」!只是,當我思考幾天後,我感到困惑的是,我到底該對誰生氣?說真的,吃個餐廳、買支Iphone(或智慧型手機)幾乎是現代人必備的東西了,這不是沒有錢可以先不要有的東西,而是在社會生存暫且必備的物品啊!想到過去網路上戲謔的一張圖:

現代人的需求理論(圖引用自網路)


不過這邊到可以聊聊為何會產生「魯蛇的義氣」。在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中,Yalom在其豐富的經驗中淬煉出十一項團體會發生療效的因子,其中,普同感是重要的要素之一。普同感是指能夠感覺到其他人有跟你一樣的經驗時,會得到很大的心理安慰。由於人類是群聚的生物,當能夠知道有人跟自己一樣時,就能得到歸屬感。因此,當我們一起面對某種東西生氣時,除了宣洩情緒的作用外,也在這過程中得到普同感,因為知道有人跟自己一樣而安心。人啊,是很矛盾的生物,一方面想要獨特、一方面有需要共鳴。所以,我們可以理解、也能安心,魯蛇的義氣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需求。也因此,當這個歸屬感被破壞時,我們理當會這麼生氣,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我的建議是,想想自己為何生氣、生氣該對誰發?以及該怎麼生氣。

看到人家過得很好而生氣,問題在哪裡呢?在於為何我們過的那麼不好!所以首先,矛頭對準。陳政亮老師認為,我們從小在學校體制中,就是一個以成績做為排擠標準的制度,也因此,功課好做什麼似乎都沒甚關係,功課不好,那就只好團結自強了。這樣的競爭讓我們受傷,痛苦的我們已經承受了好多年頭了,夠了吧!我可以展現憤怒了吧!所以,看到自己的認同有被欺騙的感覺、看到別人過的比自己好,自然會有這些憤怒啊!不過我們必須知道,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讓我們過的那麼不好的___的錯。

我會認為是勞動環境太差,有能力去干預這種狀況的人事物做的不夠。但卻又不小心(或放縱)的讓某些人無止境的過的好。這樣的___才是我們應該要去對抗的。___該填上的,有人覺得是政府、有人覺得是社會文化、也有人覺得是自己的內心,那你覺得是什麼呢?想一想,或許就能更清楚的知道我們該對抗什麼?接下來,我就知道我的憤怒該發向何處

搞清楚憤怒該往哪裡去後,再來就是這麼做。在言論自由社會中,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嘴砲,我們可以大力的批評、提出不同意見;在民主社會中,言論自由是允許我們針對任何事物提出批評,你也會接受各種批評。但無論如何請記得一件事情,言語能救人也能殺人。

如果希望讓事情更好,我們可以試著在批評之外,建立有效的溝通討論方式。關於這個,我推薦朱家安與台灣吧合作的哲學哲學雞蛋糕影片,總共有六集,如果有興趣可以前往這個連結


註一:意旨搭配某種引起他人同情心的故事或媒介,藉此去促進他人的購買慾望的銷售行為。

註二:陳政亮老師在《「魯蛇的義氣」妒恨「溫拿的傲慢」:台灣教育排名競賽養成的學生偏狹人格》一文中。試圖去爬梳出我們這些魯蛇的憤怒源頭,他認為這是一種魯蛇的義氣:"它表明了「不論處於何種狀況,彼此相互幫忙」的同儕倫理,這是對競爭狀態的直接拒絕,或者是一種心理上的防衛機制,透過「相挺」而來抵抗個人之間的殘酷競爭。"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關於人生,很重要的小事。之二:學習一個人

關於人生,很重要的小事。之二:學習一個人

張祐瑄 實習諮商心理師/寬欣心理治療所

延續上次說的,人生最重要的事,只有五件。
說我愛你、學習一個人、出去玩、做自己、好好活下去。
這是William Glasser,一個心理學家說的。
覺得有道理嗎?那我們繼續看下去。

上次談了說我愛你,
和喜歡的朋友、同學、學長姐弟妹、另一半、家人在一起,
也許不用刻意做什麼,相處起來就可以自在又開心。
最重要的是,有他們的陪伴自己也不孤單了,
空氣中充滿小愛心和小太陽,洋溢著溫暖氣息,就像冬天中的暖陽。


這次我們要說的是,學習一個人。

  (海安路藝術造街/張祐瑄攝)
有點跳,突然從一群人變成一個人。
就好像在party上玩得正high,音樂催到最大聲,霓虹燈光轉啊轉,
突然來個跳電,周遭一瞬間安靜下來,非、常、安、靜。
那種感覺就像你獨自被丟到外太空, 或是深夜回宿舍發現忘了帶鑰匙,
孤伶伶一個人,心裡忍不住孤單寂寞覺得冷啊。

既然這樣,為什麼要學習一個人?
明明和喜歡的人在一起這麼美好,可以感覺到很多陪伴和愛。

因為,們本來就是一個人呀
懷孕時,是一個精子突破重重關卡和卵子相遇,
出生時,是一個人離開媽媽肚子,穿越羊水、脫離臍帶,
在嚎啕大哭中,終於來到世界上。
最後,我們也是一個人揮手告別生活幾十年的世界。

嗯,所以我們就是一個人,在這段人生旅途中。

聽起來有點孤獨哪。

不過,你可能有個經驗,就是在一個人很多很highfun的場合,
突然覺得好、想、跑、走!也不知道為什麼,
就是想要穿過擁擠的人群,推開大門,走到外面透透氣,
一個人在頂樓眺望遠方,或是一個人對著空氣大叫
陪伴你的是,點點繁星或是燈火通明的夜景。

和大家在一起不開心嗎?也沒有。
只是想要有一些時間,甚至是一個小空間,
好好沉澱自己,整理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之前很流行一件事:一個人旅行。
一個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境下,確實能激發很多思考,
因為沒有其他同伴,你只好和自己說話,
可能想到一些有趣的、特別的、瘋狂的、好笑的事情,
不管是哪一種,都是新的,之前沒想過的。

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更認識自己,
發現更多你所不知道的自己。
當你做好自我定位,了解自己是誰、想要什麼之後,
會更了解如何和別人互動,以自己舒服的樣子。

   (my way民宿/張祐瑄攝)

你可能會說,我沒錢、沒時間、沒方向感、沒勇氣。
其實,不一定要真的花大錢衝出去旅行,
重要的是一個人,而不是旅行這件事,
旅行只是其中一個方式,讓你有更多時間和自己相處
想想現在、想想未來。

一個人走走、一個人騎車亂晃、一個人跑步、
一個人去咖啡館、一個人出去玩、一個人去當志工,
還有好多好多和自己相處的機會。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因為你是如此獨特,所以你的收穫也會是獨一無二的
可以保證的是,這是一個你從未有過的經驗,
至於內容是什麼,就等你去探索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