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戰勝好逸惡勞的大腦

戰勝好逸惡勞的大腦

 鄭浩仁 臨床心理師/寬欣心理治療所所長

    無論在餐廳、教室、演講廳、甚至電影院裡,只要神奇的「噹」、「噹」、「噹」聲一響起,一定可見到大夥急忙低頭察看自己手機是否有新訊息,拜台灣便利的無線網路所賜,無論我們身在何處,無時無刻的都可以接收來自linefb的訊息、遊戲系統發來的緊急任務通知、電子郵件,逐漸的,手機成了現代人最離不開的生活用品,套句某高中生在團體發表的肺腑之言:沒有手機,一分鐘都活不下去。

   既然手機與網路使用已經是個時代趨勢,那我們怎麼區分自己是「手機工具使用者」或「手機成癮者」呢?手機工具使用者藉由手機與網路讓生活事物的處理更有效率,跟朋友的互動更融洽愉快;手機成癮者雖然機不離手,但是終日盯著手機的結果反而使工作效能低落、待辦事務堆積如山、情緒焦躁。
    中國學者去年在BMC Public Health發表的一篇科學期刊中檢驗了青少年手機使用與注意力的關聯性,結果調查七千多個12~20歲的學生的注意力問題與手機使用頻率,研究發現,擁有手機的青少年平均每天花57.36分鐘在手機的網路訊息或遊戲,這不令人驚訝,畢竟手機遊戲不費腦、有趣又可愛,是打發時間的良物,社交網路的訊息如果錯過了,可能明天就跟不不上話題了。但是嚇人的是,研究結果發現擁有手機者出現注意力問題的比例高達78.82%,高過沒有手機者近三倍,注意力問題呈現的外顯狀況包括容易分心、逃避學校課業、無法完成作業等,這些狀況看起來就不太妙了。原來玩手機、刷fb這種不費腦的事做久了也是會廢腦的啊

  在這些參與研究的青少年當中,有幾種特徵行為是值得注意,第一: 手機不離身,連放包包都捨不得,一定放在口袋或掛在胸上,深怕漏掉任何一條訊息;第二: 每天花超過一個小時的時間盯著手機;第三: 晚上要睡覺了,還捨不得把電源關掉。研究資料很清楚地呈現,當這三種手機過度使用的行為特徵存在時,出現注意力問題的可能性隨之攀升。如此一來就方向清楚啦!反過來思考,聰明的大家一定想到克服手機依賴的方法了吧!
1.  手機離身:跟朋友聊天、上課或唸書時把手機放在包包裡,眼不見為淨,規定自己照三頓(早餐、中餐、晚餐)拿出來看看就好,天塌下來身邊的朋友也會告訴你,真有緊急的事,大家還是沒忘記手機有打電話的功能的。
2.  不超過一小時:善用手機的計時功能,只要看手機就開始計時,限制自己一天下來總時數不能超過一小時,無論是多麼迷人的關卡,都開始學習時間到就放下手機吧!關卡永遠都在,明天再來對付它就好。
3.  睡覺關機:半夜會傳訊息的人多半也不會預期大家會回應,半夜神志不清的,反而容易說出一些奇怪的話,或莫名其妙買了一些不需要的東西,不如好好睡個覺!如果真的擔心有急事,至少把網路或app通知關掉,讓手機只剩接聽功能就好,訓練周遭的朋友習慣你睡覺會關手機,他們自然就會調整需要聯絡你的時間,不需要時時當7-11的。


  大腦的天生傾向就是好逸惡勞,對快速回饋的、不費腦力的、聲光刺激豐富的外在刺激特別容易上癮,手機正好是這類刺激的便利提供物,對大腦的誘惑之大可想而知,為了不要在黃金青春期就把大腦的潛力向下沉淪,希望以上原則能幫助大家戒除手機癮。

參考文獻:Zheng, F., Gao, P., He, M., Li, M., Wang, C., Zeng, Q., ... & Zhang, L. (2014). Association between mobile phone use and inattention in 7102 Chinese adolescents: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14(1),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