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戰勝好逸惡勞的大腦

戰勝好逸惡勞的大腦

 鄭浩仁 臨床心理師/寬欣心理治療所所長

    無論在餐廳、教室、演講廳、甚至電影院裡,只要神奇的「噹」、「噹」、「噹」聲一響起,一定可見到大夥急忙低頭察看自己手機是否有新訊息,拜台灣便利的無線網路所賜,無論我們身在何處,無時無刻的都可以接收來自linefb的訊息、遊戲系統發來的緊急任務通知、電子郵件,逐漸的,手機成了現代人最離不開的生活用品,套句某高中生在團體發表的肺腑之言:沒有手機,一分鐘都活不下去。

   既然手機與網路使用已經是個時代趨勢,那我們怎麼區分自己是「手機工具使用者」或「手機成癮者」呢?手機工具使用者藉由手機與網路讓生活事物的處理更有效率,跟朋友的互動更融洽愉快;手機成癮者雖然機不離手,但是終日盯著手機的結果反而使工作效能低落、待辦事務堆積如山、情緒焦躁。
    中國學者去年在BMC Public Health發表的一篇科學期刊中檢驗了青少年手機使用與注意力的關聯性,結果調查七千多個12~20歲的學生的注意力問題與手機使用頻率,研究發現,擁有手機的青少年平均每天花57.36分鐘在手機的網路訊息或遊戲,這不令人驚訝,畢竟手機遊戲不費腦、有趣又可愛,是打發時間的良物,社交網路的訊息如果錯過了,可能明天就跟不不上話題了。但是嚇人的是,研究結果發現擁有手機者出現注意力問題的比例高達78.82%,高過沒有手機者近三倍,注意力問題呈現的外顯狀況包括容易分心、逃避學校課業、無法完成作業等,這些狀況看起來就不太妙了。原來玩手機、刷fb這種不費腦的事做久了也是會廢腦的啊

  在這些參與研究的青少年當中,有幾種特徵行為是值得注意,第一: 手機不離身,連放包包都捨不得,一定放在口袋或掛在胸上,深怕漏掉任何一條訊息;第二: 每天花超過一個小時的時間盯著手機;第三: 晚上要睡覺了,還捨不得把電源關掉。研究資料很清楚地呈現,當這三種手機過度使用的行為特徵存在時,出現注意力問題的可能性隨之攀升。如此一來就方向清楚啦!反過來思考,聰明的大家一定想到克服手機依賴的方法了吧!
1.  手機離身:跟朋友聊天、上課或唸書時把手機放在包包裡,眼不見為淨,規定自己照三頓(早餐、中餐、晚餐)拿出來看看就好,天塌下來身邊的朋友也會告訴你,真有緊急的事,大家還是沒忘記手機有打電話的功能的。
2.  不超過一小時:善用手機的計時功能,只要看手機就開始計時,限制自己一天下來總時數不能超過一小時,無論是多麼迷人的關卡,都開始學習時間到就放下手機吧!關卡永遠都在,明天再來對付它就好。
3.  睡覺關機:半夜會傳訊息的人多半也不會預期大家會回應,半夜神志不清的,反而容易說出一些奇怪的話,或莫名其妙買了一些不需要的東西,不如好好睡個覺!如果真的擔心有急事,至少把網路或app通知關掉,讓手機只剩接聽功能就好,訓練周遭的朋友習慣你睡覺會關手機,他們自然就會調整需要聯絡你的時間,不需要時時當7-11的。


  大腦的天生傾向就是好逸惡勞,對快速回饋的、不費腦力的、聲光刺激豐富的外在刺激特別容易上癮,手機正好是這類刺激的便利提供物,對大腦的誘惑之大可想而知,為了不要在黃金青春期就把大腦的潛力向下沉淪,希望以上原則能幫助大家戒除手機癮。

參考文獻:Zheng, F., Gao, P., He, M., Li, M., Wang, C., Zeng, Q., ... & Zhang, L. (2014). Association between mobile phone use and inattention in 7102 Chinese adolescents: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14(1), 1022.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自己的樣子」─既定印象對你我的影響

「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既定印象對你我的影響

  蘇郁玫 諮商心理師/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最近,看了部電影,「我的少女時代」,產生了許多共鳴及感觸。透過電影,亦開始回想起那個青澀、單純的學生時代。
片中的男主角徐太宇是個稱霸全校的大壞蛋,學校的主任及老師們都對他十分感冒。當太宇開始願意重拾書本,認真念書,並透過他自己的努力,使得他模擬考成績拿到全校前十名。然而,這樣突然地轉變,非但沒有受到師長的肯定,反而讓訓導主任產生嚴重的質疑,懷疑他是作弊而考取高分的。
看到這個片段時,心裡感觸很深。類似這樣的經驗,在生活中總是不斷地發生。當我們對某個人產生了「既定印象」後,常常就會帶上有色眼鏡,看待這個人的眼光自然也就不同了,他的一舉一動,就會透過這樣地「評斷」來加以判斷當你帶上了「他就是個小氣自私的人」的眼鏡時,即使這位朋友真心想要請你吃飯,內心也還是有可能會想著「他怎麼突然請客,一定有什麼目的。」;當你帶上了「他是個好吃懶做的人」的眼鏡時,發現這位夥伴很賣力地工作,你也會解讀成「這只是暫時的,撐不了幾天呀!」。仔細想想,這些既定印象,真的會影響我們怎麼跟這個人相處,我們怎麼看待他,這其實很恐怖。
就如同太宇一樣,在訓導主任眼中,太宇怎麼可能認真念書,怎麼可能有能力考台大,怎麼可能靠自己的實力拿到全校前十名,怎麼可能會是個勤勞、用功的學生。太多太多的有色眼鏡矇蔽住訓導主任的眼睛,因而做出了讓人無法接受的決定。這些矇蔽真的很有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甚至在他的生命當中,留下了無可磨滅的陰影呀!
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有許多不同的面向,每個人也隨時在改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是糟糕的。當我們只使用單一標準來評斷一個人的時候,如:對與錯、美與醜、成功與失敗、勤勞或懶惰……等等的,就會忽視這個人值得讓人佩服的地方了。這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當你可以試著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一個人,你會發現不同的樣貌;會看見他讓你很佩服及感動的地方;會發現原來身邊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著;會察覺原來「差異」是這樣的有趣。漸漸地,你的生活就會開始產生變化,充滿著許多驚奇,也看見人與人之間的那份溫度,這是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呀!


若你不小心變成了徐太宇,也請你別因此而太過沮喪,就像太宇曾經說過:「不要跌倒的秘訣就是不要怕跌倒,最糟也只是跌倒而已。重要的是你為什麼來到這裡!」別人不看好你,甚至對你產生誤解,這些都只是過程,若因此而害怕甚至放棄,就真的永遠都無法達成你要的目標,也永遠無法成為你想成為的樣子了,最重要的不是別人怎麼看你,而是你為什麼來這裡!因為,林真心說:「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生命的多種樣貌

生命的多種樣貌

王孟羚 諮商心理師/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人生的樣子  有很多很多種
有一個人過得幸福  就有一個人過得辛苦
有兩個人一起歡笑  就有兩個人彼此煎熬



沒有任何一條人生的路
是被複製的一模一樣
看似相同的外表下
每個人內在的獨特
會使得人生經驗到的內涵大不相同


放棄那「人生中一定有一個最好的選擇」的信念吧!
因為放棄後
細細體驗生命裡的各種動盪與不安
它們將會共振出
一個你從未想過的未來
專屬於自己生命的獨特樣貌

也就此展開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關係中的美好

關係中的美好

蘇郁玫 諮商心理師/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我的好友正在走一段不容易的過程,在一段感情即將結束時,她跟前男友溝通後,決定分手後依然要當好友,陪伴在彼此身邊,互相支持與陪伴,因為,他們發現,當朋友比當伴侶更適合彼此。而我,就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她,從這段關係轉換成另一段關係。
看著她,揣摩著「好友」跟「男友」間的差異,慢慢去拿捏彼此該有的距離;看著她,在互動的同時,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也保護著對方;看著她,有時候失去了平衡,亂了分寸,不知道究竟該怎麼面對現在的處境,也不知道該怎麼繼續走下去,卻依然堅持不放棄!
我心裡不禁在想,是什麼樣的一個人,讓她願意花這麼多的心思去照顧,不願意割捨掉彼此的關係,讓彼此成為陌生人呢?仔細去理解我好友跟她前男友交往的過程,我想,我大概可以理解是怎麼一回事了。

兩人交往過程中,其實是有爭執,也有許多需要磨合的地方,這些部分確實會讓彼此感受到不舒服,例如:前男友嫌我好友囉嗦,時不時就詢問有沒有穿衣服,感冒有沒有去看醫生,有沒有按時服藥……等等,前男友心裡清楚這些言語背後傳遞的是一份「關心」與「擔心」,因此願意耐著性子來因應這些狀況。又如:好友在生活上遇見了些瓶頸,心裡頭很難受,跟前男友分享這些生活中的委屈與無奈,前男友聽完後開始進行分析,也講了很多「人生道理」,這些人生道理卻讓好友心裡頭不痛快,卻還是靜靜地聽完,因為她知道,眼前這位男生很努力地想要讓她情緒緩和下來。
最近,有另外一位朋友,很珍視他生命中重要的人要結婚了,因而準備了一份大禮給這位重要的人。沒想到,這位重要人物收到禮物後,竟要求更換禮物內容(因更換需要發票,並在購物後七天內完成,因此需要麻煩送禮者一同到店鋪去進行商品更換),這樣的行為卻讓彼此都不高興,產生了爭執。送禮的一方覺得收禮者要求換禮物是很沒有禮貌的,完全抹煞掉了送禮者的心意;收禮的一方則認為,因為送禮者是重要的人,這份禮物是有意義的,不願意讓不合宜的禮物從此放在櫥櫃中,因此想要更換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禮物,可以常常使用。仔細看看,其實雙方都是相互珍惜的,卻因為無法理解雙方的用心,產生的就只有誤會了。當誤會越來越多都沒有解決或處理時,關係真的很難維持下去。相反地,若在這次的事件中,兩人可以把行為背後的想法表達出來,讓自己的「心意」被對方讀到,是不是誤會就會少一點,傷心委屈自然也會不見了呢?甚至還可能因此而拉近彼此的情份呢!
回頭來看看我這位剛分手的好友,在談分手的過程中,她跟前男友都可以好好地表達對彼此的情感,談到想珍惜對方的心意;卻也發覺若雙方關係太靠近,只會讓彼此受傷,遲早有一天會走到關係盡頭。若距離拉開一些,單純是朋友關係,其實對彼此來說反而更自在、輕鬆,也有機會可以相處一輩子。當看見的不是互相傷害,而是互相理解、珍惜時,願意去守護彼此關係的力量就出來了,儘管辛苦,卻也甘心這麼做。未來這兩人會怎麼樣,我也不知道,但是,看著兩個人都努力地朝著成為好友這條路前進,讓我覺得很美。

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是需要去維繫的,在過程中難免會有爭執發生,其實都是因為行為背後的那些「需求」與「心意」被抹殺掉了。這些「沒有被看見」、「沒有被理解」,往往會讓人感到不甘、委屈、挫折,甚至還會轉換成憤怒的情緒,進而讓彼此鬧不愉快。然而,若可以更直白的表達自己對彼此關係的重視與珍惜,相互理解背後的用心與用意,當雙方的需求和心意都能被看見、珍視、與感謝,就能夠從中品味人際關係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