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 讓你走進一個人的心裡
魏福勝
在很多電影或生活中,心理師總是帶給人一種很神祕的感覺,人們往往對於心理師有一種莫名的崇拜感,也可以說是一種迷失,好像心理師的眼睛是有魔法的,可以很輕易地就看透一個人的內心,好像魔術師一樣的Magic~
如果你有認識心理師,你就不難發現,跟他聊天的時候其實滿開心的,因為那種感覺很輕鬆,很自在,你可以放心的做自己,你可以很安心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你會得到接納與肯定,雖然你的想法或許不是一定對的,但是他會用溫暖且你能接受的方式讓你思考,讓你自己找到更適合的答案或方法,所以一個優秀的心理師,是很深得民心的。
記得有一次在演講的過程裡,有同學發問,到底心理師與一般人的差別在於哪裡?為甚麼心理師總是給人陽光、親切、舒服的感覺,可是一般人往往在人際互動上總是會有許多的困擾。因此,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如何讓你在10分鐘,走進一個人的心裡,站在他的角度與他交談。學會心理師的專業方法,你也有能力關心別人,帶給他人溫暖。
要走進別人的心裡,要具備甚麼條件?
態度
最重要的就是態度,你必須要具備一個願意靠近他人的溫暖的心,你願意與別人互動,你願意去體會他人的不開心,你願意去包容他人的過失與迷糊,你必須要對於『人』是有感覺的。心理師所做的,不是嘗試去偷取別人心中的秘密,而是走到別人的心坎裡,去陪伴他度過他目前的經歷,開心的,難過的,興奮的或,擔心的等等。我們帶著一個溫暖親切的態度,去陪伴對方,在他的生命旅程中,陪他走一段路,或許這短路不是很長,然而,卻可以成為他生命旅途中很溫馨很溫暖的一段。
同理心
在陪伴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怎樣的與他互動呢?總不能只是癡癡的看著他,他會覺得尷尬,我們也會覺得尷尬。所以這時候我們還能做一件事,就是我們可以嘗試的同理他現在的心情。同理他現在的心情,就是站在他的立場去思考他現在所面對的事所帶給他的情緒,例如他今天來找你是因為他的成績只有65分,他覺得很難過,也覺得很對不起他的父母。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會安慰他的方式是「不要難過啦,65分已經很不錯囉」、「不要想太多,明天會更好」或「這有甚麼好難過的,明明都及格了還難過,到底!」等等。我們很常會聽到這類型的安慰回應,然而很常時候這樣的回應其實跟我們目前的心情是不一樣的。就比如像他成績65分,他很難過,或許是因為他的家境比較辛苦,需要70分才能申請獎學金,所以現在他面臨很大的困擾了。也有可能是這科成績對他而言是有不同的意義,是他想要好好努力表現給父母或老師看,證明自己是有努力的人,哪知道努力很久,最後的成績還是沒辦法進步等等,所以他覺得很失望。
每一個人在經歷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立場,也因此有不同的感受,被別人不一樣的心情。就好像對台灣人而言,洗澡是一件很自然簡單正常的事,但對於住在沙漠的人而言,就是一種非常難以想像的事。
事情沒有所謂的絕對,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事物上,感受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要學會如何去同理別人,站在他人的立場去思考他當下的心情。同理,最重要的就是要體會對方的心情;也就是要可以體會和明白對方在這件事情上的情緒是甚麼。或許同理別人是不容易的,但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慢慢地練習,每一個與我們相處的人,都是一個練習同理他人此時此刻是甚麼情緒的機會。
當我們具備了關心別人的態度,我們也願意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他的情緒之後,接下來我們只需要完成最重要的最後一個條件,就是我們要專注的傾聽他想要跟我們分享的故事或事件。唯有在專注的傾聽他的敘述,我們才能深刻的瞭解到他發生了甚麼事情,而這些事情到底對他而言的意義是甚麼,而這個故事,引發他甚麼樣的情緒呢?如果我們沒有專注地傾聽,那我們將會錯過很多重要的小細節,而往往影響一個人情緒最主要的地方,就是故事中的小插曲。
唯有專注的傾聽,我們才有機會用我們想要關心別人的態度,去同理對方。而專注於傾聽有一個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傾聽,是認真聆聽對方要告訴我們的故事或事件,我們可以嘗試詢問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但是請切記,我們要做到的,是同理對方的心情,而不是去評價對方的行為和做法,也請不要在這個時候給予對方建議或指導,因為你的建議或指導並不一定適合他。他需要的是情緒的陪伴。當情緒被照顧到了,他就有能力去解決問題,或尋找資源面對問題。
你明白了嗎
心理師給人的感覺是親切的,是溫暖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師願意認真的傾聽別人的生命故事,心理師願意去同理對方的情緒,雖然價值觀不一定是一樣,然而故事背後的情緒是不分對錯的,心理師不一定會接受對方的價值觀,然而心理師無條件的接納對方的情緒與心情,我們陪伴對方在此時此刻的生命過程中去思考和整理自己,這就是一種對生命,對人,的尊重與包容。
只要用10分鐘,願意陪伴對方的態度傾聽對方發生的生命故事,在同理他當下的心情和情緒,就可以拉近雙方心的距離,就可以走進對方的心裡,關心他陪伴他,給予他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