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日復一日同樣的生活模式,是否不時感到疲乏困頓、索然無味?不論身為校園師長或是學生,當生活在一個安逸、固定的生活狀態下,看似輕鬆的背後,事實上心裡卻不時的感到無力、厭煩,但似乎總是感到無人能理解,不想成為愛抱怨的人,但內心的感受,卻又是真真實實的存在著…
曾經有過這種感覺嗎?發現自己似乎處在甚麼狀態下都感到不滿意,總是不如想像中的開心。本來生活過的好好的,各方面的環境都不錯,然而你卻常常感到厭倦。當辛勤工作著的時候,你渴望能過著一種輕鬆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當真正能經歷著無所事事的日子時,卻又期盼著工作時的那份充實和忙碌的感覺。最後當你如願的又回到了重新開始工作的崗位上時,你依舊無比厭煩,繼續輪迴在起初那不斷渴望美好生活的想像之中。不可否認的,現實的壓力,使得我們必須生活在一個工作、學習滿檔的環境之下,或許為了生計、或許為了成就、夢想,不論何種原因,我們都正在執行著現階段所需要去完成的任務,然而不斷努力,保持認真,追尋目標,你知道自己所必須達成的,但卻忽略了自己當下所需的,最後,當時間過了好久好久,終於,漸漸發現自己好像已經失去快樂好一陣子了。
2012年8月初有一項調查統計發現,台灣有超過6成的人們自覺無法從工作中獲得快樂,其中多數原因包含生活無趣、乏味、了無心意等等,而不愉快的情緒也將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心理素質和工作表現,導致精神渙散無心做事(黃曼瑩,2012),「快樂」、「好心情」似乎就要成為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最佳寫照了。這些現象,究竟是怎麼了,讓我們先從我們自己開始,試著放慢腳步,試著沉澱一下,回頭看看,是否在這條人生的旅程中,你的確心急了,急著邁開腳步向前衝,忘了其實人生中的過程是要比結果來的更加可貴的。網路上曾經有一段廣為流傳的日本動畫,它利用短短的29秒呈現出一個人的一生,影片中是一個baby從出生後便展開衝刺的人生,在衝刺的路途中包含了成長、學習、立業、成家、傳承、死亡,終於,他的一生在歷時29秒後畫下句點;短短的29秒,卻真實且一個情節也沒落的完整演出一個人的一生,原來,人的一生就是如此的簡要而單純,並且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唯一不同的是,身為生命主人的我們,如何加以「妝點」,使我們各自在生命中能夠感受與獲得何種不同的人生。
若是感覺生活麻木、缺少快樂,或許,需要改變的不是世界,也不是環境,而是你的心態。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生活環境瞬息萬變,唯有你心態上的調整,操之在己,信念的轉變與否,你可以自己選擇,如何轉變,變成如何,你可以做下決定。邀請大家能在生活中多用點「心」意,也就是去多花些心思,細細體驗生活,欣賞生活中各個小細節,在一成不變的生活裡,你將會發現如何能過得更自在更享受。樂在生活對個人心理健康而言,有其重要性存在,也因此時常為許多心理健康相關機構所看重,彰化基督教醫院社區健康促進中心,心理師王廷文便在院內刊物中即分享了創造快樂的6大要點,以及可以在生活練習的小秘訣(引自駱慧雯,2012),其用意便是幫助人們在生活中運用一些小巧思,為自己打造一個快樂的生活態度:
1.接受自己的所有情緒。
每個人都有各種正向與負向情緒,但不需要去排斥、逃避或害怕那些不好的情緒,這些都是人生所會經歷到的一部份,很正常且自然。
l 方法:當有負面情緒時,不妨以一個包容接納的角色告訴自己:「我知道你現在很XX(如:沮喪),沒有關係,這是可以的,我能了解,並且我依然愛你。」
2.兼顧樂趣與意義、現在與未來。
在選擇目標或安排日常活動時,試著能同時滿足當下的愉悅感,對於未來也能具有意義、價值或使命感。
l 方法:想想過去哪些目標曾帶你最大的快樂,並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與意義?如何為自己的現在與未來也設定有相同功效的目標?
3. 設定自我滿足的目標。
目標可以帶來動力,但只有足以達成自我滿足的目標能帶來快樂。自我滿足目標是指能滿足內在需求的目標,如:個人成長、獲得意義、擴充人脈…,而非社會強調的外在附加條件,如:金錢、地位、成就…等。
l 方法:在紙上列出「我能做的事」,從列出的清單中圈出「我想做的事」,再圈出「我很想做的事」,最後圈出「我最想做的事」。
4.簡化生活。
如果自己每天的工作行程多得像戰鬥陀螺,公事滲透進私生活,留給別人的時間比給自己多,則需簡化、重新安排生活。
l 方法:寫下一周的活動與時間分配,想想哪些事務可以刪減?哪些事務可以縮小比例?而如果有更好的安排方式,你會想如何重新安排時間?
5.身心靈平衡。
一個人要快樂必須生理、心理和靈性等三方面皆達到平衡,尤其是人體的生理功能會記憶所有壓力與情緒,所以當心情不好時,不妨試著讓自己慢下來,好好睡眠、好好進食、好好放鬆。
l 方法:閉上眼,深呼吸,感受身體緊繃的部位,並想像它慢慢放鬆下來,放鬆,放鬆,再放鬆;做些瑜珈、練習一些放鬆訓練,善待你的身體。
6.表達感激與欣賞。
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和不滿成為我們抱怨、批評、哀聲嘆氣的原因,久而久之也會讓人產生負面視框,忽略其他微小的美好人事物;每天寫下幾件值得感謝或欣賞的事情,能有效增加正向情緒,而這份感謝與欣賞的對象,當然也包括自己。
l 方法:每天睡前請回想3件今天所發生的值得感謝或欣賞的事情,並且寫在日記本或行事曆上,包含越多細節越好。
以上六種生活方式的小叮嚀,除了提醒我們在思維上用心,並且在生活中其他食衣住行等行動上亦可,思考、生活、行為等等皆是自我照顧的要角,缺一不可;看見現代社會上人們的需要,便有營養師建議,人們應該在工作和運動之間進行平衡的時間分配,另外應養成均衡營養的好習慣,適量補充維生素B群、鐵、鋅,以及維生素D,幫助舒緩神經、身心放鬆調節,實踐均衡的生活品質(黃曼瑩,2012)。透過專家額外再提供人們在時間管理、飲食管理上的提醒,也讓我們知道了當覺察自己有所狀況時,可以由生理、心理各方面的狀態上有所調整。然而,綜合諸多方式,其實首要之務,便是讓我們先放慢腳步,想想你現在的生活,在安穩之餘,你還能多做些甚麼,能讓你找回生活中的快樂,當你用心的身在其中,你將會發現生活處處有意思、有驚喜,而不再是枯燥無味的重複模式了。
有些時候,只要心裡無憂無慮,即便是隨處公園裡的一株小花小草,也能令人心曠神怡,一杯咖啡、一顆小蘋果、一份清粥小菜,就使人感到心滿意足,快樂無比;倘若內心憂愁,腦海裡始終環繞著舊有的想法、思考,讓你心煩意亂,那麼即使有再多的享受存在在生活中,你依舊是勞苦愁煩。因此,記得停一停,望一望,用心過生活,體會到當心轉帶動路轉後的不同,相信生活的美麗將會進入你的腦海,平凡而深刻;一起來細細品嘗生活的醍醐味吧!
參考文獻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