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與父母溝通的哲學

                                                            與父母溝通的哲學
                                     

「小明啊~你何時要回家啊!」電話那頭傳來老媽熟悉的聲音

「我這禮拜再看看啦~」小明無奈的表示

「你是在忙什麼這麼久都不回來,是不是功課又出了什麼問題」老媽擔心又確定的語氣

「沒有阿~我在忙我的事情啦~吼呦,你不懂啦~你不要再亂猜了」小明迅速的掛斷

類似的戲碼在家裡不斷重演,甚至造成親子間的緊張


     許多青少年朋友都和小明一樣,希望父母能尊重他(她)們的隱私,不要亂猜測或任意下定論,更盼望維持自己獨立性,本來也無可厚非,其實父母也希望如此,或許我們也聽聽父母的觀點。

「孩子出門在外,我什麼事情都不放心」

「小時候,他(她)有什麼事情我不知道?但長大了真的愈來愈不清

楚,我只是想多瞭解他(她)。」

「最近報紙寫了太多青少年的事,我們做父母的不過是盡我們的責任,

怕小孩變壞了!」


  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關愛,可是父母必須體認到,表達關愛,一次就夠了。不至於產生嚴重后果的決定,父母都可以表達一下關懷,尊重他的獨立自主。如此一來,孩子既能感受到你的關懷,又能明白你無意壓迫他,就不會頂嘴,也不會嫌父母煩。

  其次父母天天應該默念-孩子獨立是件可喜的事。學者認為,父母通常因為焦慮擔憂,所以要不停地關照孩子。也許孩子走的這條路不見得順,可能會出問題。但他在這個關卡願意嘗試追求獨立,將來才有辦法真的作主,若他一切順服你等到長大,該時卻還不獨立,那家長你就累了。

  因此愛也是一種習慣。孩子小時候,需要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好不容易父母習慣照顧孩子成自然,孩子卻長大了,父母又得改變習慣。要孩子了解父母,父母就要坦誠地讓孩子知道你的狀況,甚至請孩子適時提醒自己。這樣的轉型是需要時間的。

  孩子最討厭的四種嘮叨:

一、是小事一提再提,父母管大事,小事盡量讓孩子作主。

二、是翻舊賬:沒人喜歡被揭瘡疤,這最容易讓孩子反彈。

三、是否定孩子,經常否定孩子的感受或想法,孩子就會更想頂嘴、堅持到底。

四、是不要引發孩子的罪惡感,不要講類似於「你翅膀硬了,不需要爸媽了」這樣的話。

l   提供青少年與父母溝通的省思

  對許多青少年朋友如小明而言,不太能接受這些理由,甚至認為「關心我!就要尊重我!」,不過小明及青少年朋友們在情緒不爽之後,可以冷靜想想「爸媽!是否每天都猜測我的心思?」、「我曾經與爸媽協商,讓他們答應不會任意下定論或猜測?」、「過去遇到這種事情,我曾經如何成功的處理,或者我自己如果做了些較有效溝通的行為,讓父母答應不會造成盲目的猜測及定論。」

在上述的問句中有幾個關鍵思考:

一、「我」自己決定要如何改善,讓父母尊重我的隱私權,不會任意評斷。

二、探索「我面對這樣事件的成功經驗」,回想過去我曾經做過些怎樣的調適或因應,可以讓這樣的事件減少或不發生。例如在適當時間與父母主動溝通,讓他們瞭解我的感受。

三、冷靜思考父母並非每天都會對於我的生活追蹤,如果做了一些「我的小改變」,例如訂定多久回家一次,若不回家告知父母,彼此能夠接受,可能會有所突破僵局。

四、「我的資源」,如果我的朋友遇到這樣情況,他們如何處理是我可以接受且是正向的處理?

l   青少年與父母溝通的要訣

(一)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你願不願意學習讓「自己」表現出「我」願意去改善的行為。例如︰父母在意且合理的事件,如準時上學讓房間維持適當整潔,自己先表現出改善行為。

要讓父母尊重你,並且不把你當成作品或寵物,你必須增加自己的「存在感」。平常多關心家裡的事,在小事情上主動幫忙或提供意見,讓父母發現你的成長。在討論問題的時候,主動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要做到這一點,先決條件就是你要練習認真思考,需要表達的時候才能說清楚。

 

你習慣說不知道、無所謂或隨便嗎?如果你消極的態度沒有改變,那就別怪父母管太多,因為他們沒有機會看見你成熟的一面,自然很難放心讓你自主。萬一想不出個所以然怎麼辦?其實你可以在跟父母溝通前先和朋友討論,或者和信任的長輩聊聊,以前我當老師的時候,學生也會先問我要怎麼開口和父母談事情,我會站在雙方的立場給予建議,最後他們回家溝通的結果都不錯喔!

 

(二)給予父母愛與肯定的訊息

  作子女的緊張兮兮,老覺得達不到父母的標準,其實作父母的也一樣,常常覺得自己達不到標準,是糟糕的爸爸或媽媽。我好幾次和媽媽們談心,最後他們都掉著眼淚說自己是失敗的媽媽,根本不知道該如何管教子女。

 

如果作子女的可以試著表達愛和肯定,緊張的關係就會舒緩許多。例如吵架之後,寫一張紙條:「媽媽,我知道你很愛我,我也很愛你,和你意見不合,是因為我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希望你能聆聽我的想法,並不是因為我不愛你了。」

除此之外也可以把「謝謝」、「辛苦了」放在嘴邊,讓父母知道,你很珍惜他們的付出和關心

 

(三)適度忽略父母情緒化時說的話

  你是最瞭解自己與父母的人,也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回顧您與父母的溝通經驗中,怎樣的溝通方式是彼此最能接受的,嘗試做做看

  看完這篇文章分析的父母內心世界,你有什麼感覺呢?我希望你感覺原來父母也很軟弱,也很需要肯定和愛。或許我們年紀還小,也幫不上父母什麼忙,即使知道了父母內心的祕密,也改變不了什麼。但最起碼我們可以練習在父母很沒安全感的管東管西,或很激動的罵人時候,不要太計較,簡單的回應,或者立刻去做該做的事。體諒父母的心情,適度的忽略他們情緒性的言辭表達,不要太放在心上,否則一氣之下,你來我往,會造成彼此更深的傷害

 

  最後,讓我們原諒父母的不完美,因為我們也不是完美的子女,天底下所有的親子之愛,都是在彼此諒解中慢慢累積出來的,不用太勉強,父母也需要時間長大,需要時間慢慢認識真正的你。

 




圖片摘至

http://notebook.pconline.com.cn/price/ah/1112/2636409_a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