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來個自我獨處的練習吧!

來個自我獨處的練習吧!

蔡函潔 臨床心理師/寬欣心理治療所

我們都是別人書本裡,幾個章節出場的過客;但卻是自己故事裡,全程出場的主角。所以,要學會愛自己、經營屬於自己的故事。<201209於自宅自言自語>

    最近身邊一位友人正在處理感情議題,和對方說好了不連絡一段時間,讓彼此能有冷靜思考的空間,但她向我說:「等待好漫長喔」。原來在關係中,不是只有彼此-兩個人,更多時候是關於一個人自處的議題,這讓我想到郝廣才的繪本-「好好照顧我的花」。

    繪本是關於莫亞與羅蘭的故事。莫亞原本依賴著羅蘭的存在,而羅蘭則是把莫亞作為仰望的對象,莫亞專注追尋著自己的夢想和目標,羅蘭則在一旁靜靜的陪伴與照顧,然而有天莫亞出遠門了,羅蘭只能靜靜地等莫亞歸來,但是等待的時間如此漫長,思念莫亞的羅蘭,開始一本本的翻閱莫亞的藏書,有天她發現自己可以看得更高更遠了,因此換她離開去追尋這個世界。故事當然還有後續,就留給大家去享受閱讀的樂趣,但是我想討論的,是那段羅蘭沒有莫亞的日子

    人的一生經歷生老病死,想像若我們是一本書的主角,基本上很少有能從頭到尾陪著主角的配角。迎接我們呱呱墜地的父母,可能會比我們早一步離開人世;求學時期的知心好友,可能會隨著彼此步入家庭,逐漸淡了聯絡;中途加入的伴侶,可能無法完全熟悉我們的過去;更別說子女,是從中後段才開始參與我們的生命軌跡。所以,在關係中,能夠全程參與陪伴的,只有自己。因此,就像花草一樣,雖然仰賴外在水和陽光的能量,但也需要靠自身的莖葉,提供養分的傳輸與供給。人也一樣,我們需要自我的滋養,才能長得茁壯。因此獨處」,是我們此生必修的課題。

    「自己一人時,喜歡做些什麼事呢?」我發現,對於過度使用3C科技的現代孩子,很少能有獨處的機會,找到時間就不斷透過網路交換訊息,就算是沒有內容的垃圾文,也可以來回傳個好幾百封。訊息不再只是溝通與對談的目的,反而變成證明自己不孤獨的證據,所以我們在臉書、推特和微博上傳照片、分享心情,也許就是希望能增加存在感吧。

    但我們還是需要練習獨處的能力。試試看挑個溫暖的假日早晨,帶著一本擱在架上已久的書,或是可以自由書寫的筆記本,或是顏料與畫布,找到一個無人寧靜的空間,關掉所有的3C產品和網路,試著讓繁亂的思緒沉澱,開啟一段與自我的對話,透過閱讀、書寫和創作,好好地跟自己來個連結,也許剛開始會覺得驚慌,但漸漸地你會開始珍惜這種難得的美好。

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談Gap year (壯遊)對生涯的利與弊

Gap year (壯遊)對生涯的利與弊

邱羣倫 諮商心理師/禾心諮商所合作夥伴


    Gap Year意指停止原本工作後,在開始新的工作前所休的一整年的假 ,這一年去可以進修自己有興趣的東西,進而運用到未來的工作。近幾年壯遊(Gap Year)的話題很夯。也越來越多人自行擴展壯遊的定義,有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放下手邊的工作,可能展開背包客的旅遊行程,也有可能是找一個定點打工度假。面對這樣的行為,在台灣一直有正反兩面的評價跟討論。根據統計,台灣有澳洲打工度假經驗的年輕人至少12萬人以上,七、八年級生每25人就有一個是澳洲經驗者,可以說是該世代的共同體驗。根據統計:2013年有超過2萬個年輕人前往澳洲,是歷年人數最多的一年,2014年開始下滑。雖然尚未有研究表示這些打工經驗對他們人生的幫助跟加分為何,但在國外確實有許多國家很支持Gap Year的推行

    像在美國就是非常普通且必須的。特別是一些知名的大學像是麻省理工學院等都有正式的政策允許學生可以延遲入學。而在日本,由於企業會預先到學校招募人才,所以很多學生在畢業前就可以確認工作了。因此有很多大學生會休學一年去海外就讀英語課程、實習和旅遊,回日本再繼續銜接大學課程。當日本的企業要招募人才的時候,若履歷上增加了很多海外經驗和語言能力,被錄取的機率大大的增加。

    其實台灣也已經意識到需要培養學生的競爭力。因此,近年也跟其他各國簽訂打工度假簽證,這類簽證針對18歲至30歲的年輕人所設計的,主要是讓年輕人可以在一年內進行短期進修、實習、打工或旅遊。希望年輕人可以透過語言進修、海外工作和實習經驗來拓展個人的國際觀和獨立性,進而更可以在職場凸顯個人優勢。像是教育局在全國各大專院校推廣的「學海飛颺」、「學海惜珠」和「學海築夢」等企劃,鼓勵優秀的學生出國進修和實習;但或許是名額有限,也或許是大家尚未接受這樣的觀念。Gap Year的觀念在台灣的普及率還尚低。尤其很多傳統的家長並不認同斷掉學業出國進修旅遊,他們認為這是沒有保障且浪費錢的。

的確,任何一個再好的政策的推行都是有好有壞,因此再決定是否要Gap year有幾點是可以好好思考的?
1.  口袋夠不夠深:你自己有沒有足夠的存款或是家裡有沒有足夠的經濟可以支持你到國外生活跟學習至少一年。畢竟夢想的背後還是要有足夠的奧援。
2.  中斷的年資跟經驗值得與否?如果你的工作是會累計年資,或是越累積經驗對於前景越有幫助。那因為出國而中斷年資你是否可以接受。
3.  對於未來生涯的幫助?呈上點,無論是你選擇出國打工還是旅遊,你所學習到的經驗,對於你未來重返生涯的加分為何?


    如果以上三點你都有思考過後且是可以負擔跟接受的,那的確可以考慮在你的生涯某一個時期讓自己出去闖一闖。短暫出國的這幾年可能只是人生的一個逗點,而且如果這個停頓對於未來的人生是有加分的,你可以考慮為未來冒一個險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耳‧語】給自己一點煩惱吧

【耳‧語】給自己一點煩惱吧。

傅弘毅 諮商心理師/寬欣心理治療所


富裕病90年代於美國被提出,英文原文Affluenza是由「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組成,被用來表示因過的太富裕,導致生活失去目標、沉迷在物質之中

那天看了韓劇《岬童夷》,提到某個角色希望能用富裕病,做為減緩刑期的方法。讓我想起了一些事情

確實,有一部分的年輕人正在經驗類似富裕病的體驗,他們很無聊,不知道做什麼,尋求更強烈的刺激。我的工作有一部分會接觸到這樣的年輕人,他們無憂無慮、沒有目標夢想、不需要努力、有強力的靠山、跟隨物質的慾望,總是讓上一代的人特別擔心,想著怎麼沒有我們那樣的拼勁。

但是是什麼讓他們很無聊的?

我想,富裕病是一個很好的標籤,用來指責現代所有的年輕人,一個詞彙就蘊含了我們對現代年輕人的各種指認知(包含我自己)。

我認為單純用這個詞會來指責這個世代的年輕人不上進、無動力並不公平,當然,生活便利、衣食無缺是這個世代共同的體驗,也因此理所當然沒有理由無法成功,但偏偏年輕人又遇到了不同的問題,而且,很難跨越。也不要忘記,有更多的年輕人其實在努力奮鬥,但仍然不得其門而入。

正好,近期應邀至學校談論「提升學習動機」,我思考要如何來看待沒有動力的年輕人們,搭著我個人的經驗,決定來談談未來的危機。

現在這些年輕人正在面臨什麼危機呢?

1. 年金破產:年金是各種社會保險制度的統稱,指預先繳納在危機時刻或到達法定年齡時,可領取使用的一筆金錢,像是健保、勞保等等。因為制度問題及少子化等等問題,在未來可能會有破產疑慮。
可參考: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4776

2. 貧富差距:即使現代生活便利,但現在年輕人仍然面臨低薪、稅制問題及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導致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且勞動條件不佳,窮忙族增多。

3. 世界變化快速:產業結構不斷在改變,文化風情也不斷在改變。四年前立下的志願目標可能在四年後已經消失。教育體系失靈、產業結構失衡,不管讀了什麼科系,面對就業市場,還是一張白紙。

我想在面臨這樣的環境之下,任誰都會沒有動力、會想要躲在安全的圈裡自由自在吧。

但是,過於安逸確實不是好事,社會環境不佳,雖然有很多勇敢的人再企圖改革,扭轉社會現實,但這不是短期可以改變的,我們仍然必須先想辦法生存,因此必須讓自己的心靈夠強壯,我主張我們必須經歷煩惱,才能更掌握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也才能夠累積足夠的經驗及堅韌,去面對充滿危機的環境。

林宥嘉的這首《慢一點》可以給我們一些提醒。(這個版本的Yoga很迷人啊!)




從現在開始,如果你發現你確實有富裕病的情況,看完這篇文章,你應該要能提醒自己,不要在讓自己安逸了。面臨這樣的社會現實,累積自己的經驗,這些經驗都會是你的實力,累積什麼都好,戀愛的經驗、社團活動的經驗、玩樂的經驗,任何的體驗都該好好的去玩,聽著,是好好的去玩喔!富足你的經驗、同時是富足你的能力也是富足你的心靈,才能不被時代洪流擊倒。